【评论】高考改革应与社会进行协调沟通
得高考者得前途?
高考改革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考取名校也变得越来越难。那个困惑人们很久的问题又开始浮现:得高考者真的就能得前途吗?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得高考者就能获得好的机会,或者说是前途。
也有声音说:“很多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同样很成功啊。”
个体而言是这样的 但就整体而言 没考上大学 以后的日子将会辛苦很多。现如今,很多企业和单位都有学历要求,有的面试更是称XX学校学生可以免除面试。当然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证明学生的能力不足,只能证明他们的能力不适合高考这个平台,不能够得到完全的展示。但是在发展中的我国,高考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高考依旧十分重要。
高考改革应与社会进行协调沟通
高考改革这么多年,虽然在不断地改进不足之处,但不得不说还是治标不治本。
当人们在对高考进行热议时,却忽略了高考最本身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而什么是人才呢?即有用之才。如今社会总是将人才等同于高成绩,这样是十分片面的,而为什么改革这么久依旧是这样的现状呢,关键在于高考改革没有与社会进行协调和沟通。高考改革只注重了学生成绩的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依旧在起步阶段,从而导致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高校、社会各界都对人才的评定十分片面。
虽然我国如的正统观念依旧是得高考者得前途,并且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但站在社会平衡的角度,我们呼吁更多关心教育的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应更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非名校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大学或者三本、大专类院校,那里也有很多未被发现的人才。